2025年01月18日
微信

读书笔记|《负伤的医治者》:卢云谈未来的牧者需要有哪些特质?

作者: 田玖恩 | 来源:基督时报 | 2023年01月04日 10:36 |
播放

灵修学大师卢云在《负伤的医治者》一书中提到对未来牧者的期待主要有三点:自我敞开、满怀怜悯、默观。

卢云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他看到未来年青一代有三种特质:内向感、无父感和仓皇失措。虽然时过境迁,年青一代身上的特质又平添了其他,但是对牧者的这三点期待在今天仍然是有意义的。

自我敞开的牧者 

卢云指出,当大多数牧者被邀请作为属灵导师时,他们真实的属灵体验却是非常贫乏的。因为大多数领袖已经习惯于策划大规模的聚会、礼拜,忙于各种基督教节目演出,因而对圣灵深邃而柔细的工作变得陌生。

卢云认为避免这一危险的唯一办法是走进自己的内心,将内在生命的心灵历程清晰敞开,将内心各种经验清晰表达出来。因为这样做的人,不会或者自我定罪和自我折磨中,能除去障碍,为圣灵运行预留心灵的空间。卢云相信这种自我敞开的能力是未来属灵导师需要的基本素质。牧者乐意将自己的心路历程表述出来,分享给前来帮助的人,能够帮助人们意识到上帝在他们内心的作为。从而领人悔改。 

牧者愿意将自己的信仰和怀疑、希望和绝望、光明和幽暗敞开,会让听众感受到共鸣,听众从牧者身上感受到自己的内心,就会更容易接受圣言。因此,卢云盼望未来的牧者要有勇气敞开自己,成为引导人走出困惑之地,进入盼望之地的探索者。

满怀怜悯的牧者

高高在上的牧者已经无法走近寻求自我、否定“权威”的一代。卢云认为年青一代在寻找新的权威,而怜悯是这种新的权柄的核心本质。“牧者唯有将上帝借耶稣基督对人显明的怜悯传递出来,让会众感同身受、心悦诚服,才能够算的上是上帝忠心良善的仆人。” 

在卢云眼里,“真正的怜悯心肠,他既不会显得冷漠,也不会滥情。”借着怜悯,我们可以看到世人对爱的渴求、冷酷、饶恕、怨恨、杀人或为善的样子,也都深藏在我们自己的内心。

“对于一个富有怜悯心的牧者来说,人性中一切的悲喜有了,一切生死契阔,都和他息息相关。”

卢云表示,这样的怜悯具有真正的权能,是因为它打破了语言、国家、贫富、学识上的差异,看每一张脸都是邻舍的脸;是因为我们可以去饶恕我们的兄弟姐妹。“怜悯的牧者指出了饶恕的可能性,帮助他人从羞耻的锁链中得自由,勇于面对自己的罪咎,重新梳理对未来的盼望。”

默观的牧者 

卢云所认为的默观是一种积极入世、唤醒本真存在状态的参与方式,而不是远离尘嚣的生活。他提出牧者要做默观的批判者,当听到牧者们这里时,可能会不可思议,甚至会觉得有些自相矛盾。 既要默观,又要批判?卢云作出自己的解释。

卢云指出,作为默观的批判者,需要和社会保持一定距离,这种疏离感能使他们发掘世界和人性之美。这样才能成为仓皇失措的一代的灵性导师,帮助他们克制冲动,为他们躁动不安的精力找到良性的疏导渠道。

同时,他们会基于使命感而用批判性的眼光来看待周遭的事件,并除去操控世界的一切虚幻面具,将存在的真相呈现出来。 

最重要的是,他们在内心深处会寻找盼望和应许的迹象。默观的批判者能够敏锐地洞察到那颗最小的芥菜种,并相信它们长起来比各样的菜都大。

小结

最后,卢云强调,未来的牧者跟过去的牧者一样,要成为祈祷的人。牧者首先必须是祈祷者。

 


立场声明

基督时报特约/自由撰稿人文章,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,供读者参考,基督时报保持中立。欢迎个人浏览转载,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!

版权声明

凡本网来源标注是“基督时报”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。未经基督时报授权,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、公共网站、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。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、微博、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,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、作者与链接地址(URL)。其他公共微博、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,请通过电子邮件(jidushibao@gmail.com)、电话 (021-6224 3972) ‬或微博(http://weibo.com/cnchristiantimes),微信(ChTimes)联络我们,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。